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新利体育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及婴儿健康。广播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1],本文就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初产妇67例,经产妇33例。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B组与A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A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26.1±2.1)岁;B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6.8±2.1)岁。2组产妇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预防便秘与产后褥疮问题、合理饮食、恶露排出、产妇出院指导以及新生儿出院指导等。
A组采取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每天分为3个时段广播不同的母婴知识,早时段广播播放产妇产后饮食与卫生相关知识,中时段播放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晚时段播放产妇出院指导与新生儿出院指导。
B组采取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即由责任护士轮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传,根据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宣讲周期。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①对产妇对于护理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十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研究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②主要了解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种类别具体如下:产妇对所有健康知识均有所了解并熟练运用的,评定为完全掌握;产妇对大部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基本遵守的,评定为基本掌握;产妇对健康知识全无了解的,评定为未掌握。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由于产妇与新生儿共处一室,较其他病房产妇而言,情绪更容易激动与敏感,所以对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一对一模式,但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4],导致在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讲解,教育过程存在诸多疏漏。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后卫生知识与保健知识、新生儿出院护理知识等均缺乏了解,因此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宣传与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而母婴同室病房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时,大多数具体指导无法得到落实,且由于每位责任护士分担工作较重,难免发生工作粗糙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播式集体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教育时间充分、宣教频率高等特点,能使产妇系统地了解有关疾病、提高护理知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优化工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分配。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护士在集体健康宣教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健康教育,采用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宣教工作满意度。
[1]姚莉萍.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2, 11(21): 2184-2185.
[2]卢洁, 胡家颖.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特点和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96-97.
[3]白希敏.母婴同室病房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6): 66-67.
产后42 d内是妇幼保健的关键阶段,关系着初产妇能否顺利调整心理适应角色变化、能否实现产后康复、能否掌握好产后母婴保健知识以及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等关键环节[1]。因此探索延伸服务在促进母婴产后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多种帮助和支持,促进妇女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2]。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年龄21~32岁,平均(27.5±4.23)岁,根据住院病历号的奇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产妇住院病历号全为奇数,对照组100例产妇住院病历号均为偶数。试验组平均年龄(27.21±4.5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1例(早产5例),剖宫产分娩59例(早产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62±4.0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3例(早产4例),剖宫产分娩57例(早产4例)。两组产妇均活产、单胎。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试验组 延伸护理服务参考文献[3-6],对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有:(1)为产妇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手术方法、术后诊断、出院日期等建立电子档案,并通过回访,及时更新信息,以便于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2)针对产妇产后生殖器官形态变化进行康复治疗,即应用现代医疗修复技术进行子宫复旧,帮助体型修复,协助产妇解决泌乳不足的问题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3)对初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产后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常随访产妇,与产妇积极沟通,给予产妇安慰和关怀,并且嘱咐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变化予以重视,关怀初产妇,并解决产妇困惑。(4)组织孕妇和家属集体学习婴儿的护理知识,并对关键内容进行演示。(5)新生儿护理服务指导,早期医院进行专业的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习,住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家长护理情况并给予指导。护理内容主要有:为婴儿建立电子档案;婴儿抚触;婴儿沐浴;婴儿游泳。每周定期随访一次,连续6周,共42 d。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其余时间可电话随访,了解初产妇及新生儿具体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一次家庭随访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
1.2.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接受传统护理服务,42 d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试验组。
(1)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问卷调查结合随访情况,对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同时调查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2)母婴健康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情况、初产妇心理、辅食添加等情况。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产妇产后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对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虽然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服务,但由于医院与家庭脱节,导致产后母婴健康保健服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些新妈妈和新生儿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身心健康问题[9]。因此探索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有良好的实践意义。目前而言,延伸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人员直接上门为新妈妈提供包括心理安抚喂乳喂养技能指导及辅食添加知识培训、婴儿护理技巧等在内的护理服务,能通过促进新妈妈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掌握好护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比例、迅速排出恶露等方面促进产妇康复并切实提高新妈妈对新生儿的照顾水平[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较少,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切实促进了产妇知晓母婴保健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促使产妇尽早调试心理,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既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提高了新生儿健康水平。
[2]范桂红,王秀清,方淑彩,等.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3-74.
[3]王小雨.产后入户随访对母婴保健影响10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301.
[4]王娴娴.产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方式与途径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53.
[5]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6]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7]焦蕤.产后延伸服务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799-800.
[8]陆少霞,粱燕华,吴秀娥,等.对产妇实施延伸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07-110.
[9]陈锡利.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5):2311-2312.
婴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发育状况。而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证明,母乳喂养是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有效方式[1]。但当前统计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产妇分娩后拒绝进行母乳喂养,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加强临床母乳喂养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向人们传播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减少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母乳喂养率,保证婴幼儿营养状况优良。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120例足月孕产妇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排除妇科疾病及相关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孕产妇随机分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60例,健康教育组孕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8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8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24例。常规组孕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8.6±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7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2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给予常规组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孕产妇常规伤口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常规哺乳指导等。给予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常规组相应,健康教育方法为:(1)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根据科室实际状况,在科室内部组建健康教育管理小组,以科室护士长出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组长,并在科室中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均较为丰富的人员作为成员,健康教育管理小组需对科室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分工,并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实际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状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并不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实践状况,对科室健康教育实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可根据各护理人员的实际表现状况给予针对性合理奖惩,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2)健康教育实施内容。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围产期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孕产妇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相关基础资料,给予孕产妇针对性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等,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干预,促进孕产妇及时转换角色,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促进孕产妇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每次进行产检时,加强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指导孕产妇进行喂养,喂养技巧包括:在新生儿分娩断脐30min内,护理人员需积极辅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加强产妇对吸允的正确认识,促进产妇了解吸允能促进乳汁分泌,促进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并定期在医院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向孕产妇演示母乳喂养正确姿势,指导产妇正确挤奶,并指导孕产妇观测婴幼儿母乳喂养不足表现特征,告知孕产妇喂养过程中的常见异常状况,指导孕产妇进行常规应对处理。给予孕产妇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坚持母婴同室24h,尽可能保证母乳喂养成功[2]。(3)产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访视,及时了解产妇日常喂养状况,及时了解婴儿发育状况,并根据产妇喂养状况给予针对性指导[3]。1.3观察指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使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每项调查包括10个项目,总分100分。以90~100分为优,以80~89分为良,以80分以下为差。对比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420,P<0.05)。
健康教育组60例产妇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组母乳喂养46例,健康教育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849,P<0.05)。
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而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平衡营养,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以往婴幼儿营养问题与喂养行为的研究较少,而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与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营养物质的最佳方式[4]。因此加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产妇产后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状况,分析其原因多为担心母乳喂养影响自身身材、担心发育状况影响哺乳效果或年轻女性对于母乳喂养不够重视等[5]。上述原因的形成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存在紧密关联。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说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提升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提升母乳喂养率。一些产妇产后担心产后哺乳会引起变形,也担心影响体型恢复,但实际采取哺乳时,不仅能为婴儿提供诸多营养物质,提高婴儿抵抗力,且哺乳能发挥避孕作用,减少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发生;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并加强锻炼还能促进产妇体型恢复。此次研究中对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孕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健康发育,还能减少自身乳腺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6]。给予孕产妇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和母乳喂养方式指导,有效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此外,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孕妇孕期营养检测,及时根据孕产妇实际状况调整饮食;指导孕产妇进行、保养,可指导孕产妇进行十字操等,改善形态,指导孕产妇进行按摩,预防下垂等;指导孕产妇定期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况,为产后母乳喂养提供良好的机体条件,促进孕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7-8]。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在母乳喂养宣传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1]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2]韩明芳,王莉萍,王晓云,等.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1):3367-3368.
[4]李玉娥,高亚莉.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1):42-43.
[5]黄伟嫦,彭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26-29.
[6]吴雪华,刘庆娟,洪惠珠,等.赋能教育模式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503-505.
[7]刘蓉,郑雅宁,吴彤彤,等.孕期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124-125.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保健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由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进入家庭,深入社区,进行母婴保健护理,延续了病房整体护理,深化了社区温馨服务,深得社区病家满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服务方法:纳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分区分组,责任包干制,每一责任小组由3名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每组承包所辖区域出院母婴的保健护理服务。
组织管理: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管理。制定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结合邵武市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标准制定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内容包括承包母婴服务的数量,母婴月子管理,母婴服务工作质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社区服务满意度等。
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管理:结合母婴具体情况,评估月子母婴健康状况,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动态评价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科学育儿、产后指导等产科社区母婴保健。
注重反馈,持续改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针对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每个月召集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小组成员意见工作会,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评价护理服务效果,找出社区母婴护理服务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评估,调整实施计划,落实优质护理,为社区产科母婴提供更切实、有效、便民的服务。
调查资料显示,以人为本,开展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直接为母婴提供科学、系统、全程、专业、全面的产科照顾、母婴帮助、健康教育、护理服务。产妇及家属获得健康知识、产妇护理技能,婴儿照顾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数减少,产妇及家属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探索了一条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在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中纳入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将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积极为社区母婴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产科科学专业的保健护理服务。
深化了产科护理实践,丰富了产科护理工作内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注重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母婴保健的家庭指导,并能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众的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增进了护患友谊,提高了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士为母婴提供主动、温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母婴安全,这种主动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使社区人们真切感受到产科护士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友谊,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更新了产科专业知识,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随着人们对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断加强母婴保健人员的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较好地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护理面向社会,走向社区,贴近母婴,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之时,自身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母婴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了社区母婴保健护理质量,很好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健康,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
1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207.
婴儿期作为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也是体格和智能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因此需大量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需要,但婴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保健的重点是合理的喂养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预防。
1.1 对象:2012年6月至8月到我中心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婴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120名家长参与本次调查。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和10个健康知识问题,每答对一个正确答案得1分,满分10分。由门诊医生当场询问完成。 共收回问卷120份,有效答卷118份。数据用统计学处理。
2.1 基本情况:调查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3:1,年龄分布:42天婴儿占66%,3个月婴儿占12%,6个月婴儿占9%,8个月婴儿占7%,12个月龄占6%。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小学占23%,高中及中专占26%,大专及本科及以上占51%。
2.2 健康知识了解情况(1)大多数婴儿的家长都知道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物,但是仍有13.56%家长认为婴儿奶粉可替代母乳。能按需哺乳占55.08%,(2)辅食添加合理者占57.62%,过早、过迟添加辅食占42.38%。(3)V-AD服用合理占71.19%,每天晒太阳超过1小时占74.58%,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占46.61%。知道辅食添加及时合理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占55.08%,认为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可影响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占36.44%。(3)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网络、电视占47%,书籍占23%,长辈及他人占17%,门诊咨询占13%。
3.1 我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家长育儿理念受传统陋习的影响,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得到改善,但通过这次调查后结果仍不容乐观。有调查发现,0~6个月母乳喂养率低和不正确的辅食(其他食物)添加是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在强调母乳喂养的同时,近年来开始添加辅食(其他食物)时间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全国城乡儿童的膳食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已达到或接近推荐膳食摄入量的水平,但是仍不同程度存在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如铁、钙、锌、维生素A,并且肥胖检出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本次调查仍有13.56%家长认为婴儿奶粉可替代母乳。辅食添加合理者仅占57.62%,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仅占46.61%,认为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可影响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仅占36.44%。这说明相当多的人还够了解科学育儿知识。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迫切需要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和辅食添加、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预防方面的宣传与指导
3.2 本次调查51%的家长为专科以上学历,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养育非常关心,家长文化程度与健康教育需求成正比,文化程度偏低的家长对健康教育需求相对偏低。且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更要加强对文化程度偏低的这部分家长的宣教,只有家长掌握了科学育儿知识,才能正确养育婴幼儿。本次调查显示没有家长从育儿知识讲座中获取儿童保健知识,说明我市育儿讲座举办较少,建议保健部门应向家长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讲座机会,普及儿童保健知识。我市要以不同形式加大婴幼儿科学喂养、疾病预防的宣传,从而转变婴儿喂养及育儿方式。为提高我市儿童营养和健康水平而努力。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93 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 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但还有很多隐患。
根据观察,婴儿刚出生后几天内,还有一些羊水残留于胃肠道内,加上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极易引起呕吐,另外,由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导致呕吐,若呕吐物处理不及时,而引起呛咳,甚至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因此,婴儿的很重要,要保持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溢出,但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并不懂得这一点,也做不好,甚至不少家属为了让婴儿躺个好看的头型,专门让婴儿取平卧位,这就更加重了呕吐时呛咳的危险因素,实行母婴同室以来,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得子之后的兴奋无可比拟,即便是睡觉,也舍不得让婴儿单独睡,加上缺乏做母亲的经验,睡觉时把孩子搂在怀里或干脆抱着睡,一旦产妇熟睡,新生儿很容易被产妇的身体所压迫,或者因为被服过厚而堵塞新生儿呼吸道,导致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在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高者达14%,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少有报道[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生后6~12 h内血糖值最低[2]。
实行母婴同室管理后,一大部分医护人员思想上有了一种错误认识,即婴儿在母亲身边,母亲是第一监护人,出了问题自然由母亲承担,与医护人员无关。这是非常危险的认识。事实上,产妇和新生儿既然住在医院里,又付了住院费,和医院就有一个合同关系,如果出现意外,家属追究,医院也有一定责任。
实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几乎是由产妇和家属照顾。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怕风、怕凉,把孩子从头到脚全部裹住,一点缝隙都不留,加上被子盖得太多,这就无意中让孩子处在温度较高,空气污浊的环境里,而影响呼吸,有的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甚至发展成脓疱疮。
由于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地处县级市,闲杂人员多,加上当地风土人情,产妇分娩后要看望三天,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这样就等于没有人看护婴儿,也很难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更谈不上及时处理,曾有媒体报道,医院有丢失婴儿事情发生。
诸多的产妇都是初为人母,有的一味听从传统,只喝小米汤和鸡蛋汤而不吃青菜,有的为了身材苗条,一味地控制饮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产后恢复。
有的剖宫产术后病人害怕进食后会发生腹胀,等排气后才进食,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有的因腹部切口疼痛,活动量明显减少,主动给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次数减少,造成乳胀;有的因婴儿含吮不正确,哺乳方法不当或过度在上使用肥皂等而发生皲裂。
母婴同室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另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取得产妇信任,加强巡视,要求产妇在产后0.5 h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30 min,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 h。介绍生后最初几天新生儿取半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1脐部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脐部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应立即消毒重新结扎,如果脐部有渗液、红肿,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撒上抗生素粉,要保持脐部干燥。
2.1.2 颜面部及皮肤的观察及护理认真观察婴儿颜面部及口唇是否紫绀,如有应及时处理,观察和鉴别婴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2~3 d出现的黄疸,5~7 d最重,10~14 d消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包括: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较早,24 h内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②新生儿病毒性肝炎,常在生后1~3周缓慢起病,此时生理性黄疸已消退或又出现甚至加重。③新生儿胆管闭锁性黄疸,新生儿尿色深,粪便呈灰色或淡黄,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④有无皮肤感染征象,新生儿感染或败血症可致黄疸或加重黄疸。
2.1.3 观察婴儿体温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室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1.4 观察婴儿大小便婴儿出生1~2 d内为黑色胎粪,3 d以后可转为黄色软便,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如果婴儿一天大便次数频繁且为稀水样便,考虑肠道感染,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
2.1.5产妇饮食宣教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当归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 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6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 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还可扎针灸、服中药等,若发生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 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1.1 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黄疸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致婴儿死亡。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证实,接受抚触的婴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从而降低高胆红血素症的发生率[3]。提倡尽早喂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1.2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脑组织对能量需要量却很大,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新生儿生后第1 d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且均发生在12 h内,尤其以生后2 h左右为低血糖好发时间,主要考虑新生儿糖储备来源于母体,出生后来源中断,生后初期摄入不足,体温偏低,糖耗增加,而新生儿糖代谢不稳定,致生后血糖迅速下降,如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对于低血糖高危儿,如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出生婴儿,在生后早期给予适量糖水,加强保暖,早期喂养,要详细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通过观察大小便次数及全身状况,判断摄入奶量是否足够,对早期喂养确实不足的新生儿采取适当的补给严防低血糖发生。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限定探视时间和人员数,每天用爱尔施牌消毒片500~1 000 mg/L空气喷雾消毒和擦地面、擦拭床头柜等物品,0.5 h后适当开窗通风,每次30 min,以避免空气污浊,减少呼吸道感染,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有关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的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母婴同室的管理,严禁患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及探视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1 为了新生儿的安全,母婴同室之新生儿接送,以母亲身份证及手圈确认辨识,新生儿推回母婴同室交给戴识别证的护理人员,不交给不认识的人。
2.4. 2 拒绝推销人员进入病房,如发现有推销人员骚扰,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2.4.3 第一次将新生儿和母亲实施母婴同室,由护理人员指导母亲及人处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如呛奶、溢奶、发绀等。
2.4.4 勿让新生儿离开母亲视线范围,须随时有人陪伴,避免将新生儿单独留在病房,如暂无人须通知护理人员。
2.4.5 护理人员至少每2小时巡视房间一次,房间内备有灭火器及监视系统监控进出之人员。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经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 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4]。
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应通风,注意休息,至少3周后进行全部家务劳动,于产后42 d起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1]李春涛,盛辉.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三天血糖、体重的监测[J].新生儿杂志,1998,(13):74.
[3]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05,6(6):643-644.
1.1母亲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调查儿童160人,患龋齿的67人,患龋率为41.88%。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51.43%(36/70),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31人,患龋率34.44%(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
1.2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分为两组,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同。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患龋率为57.81%,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儿童患龋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5)。
1.3母亲口腔保健知识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不同分为两组,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低的儿童患龋率为56.41%,明显高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高的儿童患龋率(37.19%,χ2=4.48,P<0.05)。
1.4母亲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刷牙频率不同分为两组,母亲每天刷牙1次的儿童患龋率为45.16%,高于母亲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患龋率30.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
龋齿是一个多因素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龋齿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行为及相关的流行病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亲在孕前、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间的乳牙发育。对儿童而言,母亲是与其接触最早、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在儿童健康生活信息的获得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母亲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该研究探讨了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有显著影响,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张侬等对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母亲患龋水平会影响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该研究认为母亲与婴幼儿频繁接触可能导致母婴间变形链球菌的感染月嫂,母亲患龋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也有学者认为,口腔健康状况好的母亲,其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口腔保健意识强,她们通过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
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相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要求越高,对儿童教育越好,其儿童的饮食习惯、饭后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及时就诊等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好,这与Eckert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众多研究表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有关。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或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有利于母亲改变口腔健康行为,而帮助或督促孩子刷牙、检查刷牙的效果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保护作用。相反,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就差。调查结果也显示,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低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低的儿童。Maternal等认为母亲的刷牙频率、饮食结构等口腔健康行为可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从而影响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最终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每天刷牙两次的儿童患龋率低于母亲每天刷牙一次的儿童,但并无明显影响。这与上述研究不同,可能与调查中大多数母亲的刷牙频率都不高,样本量不够有关;也可能与儿童年龄过小,不能有效的学习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 目的 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疗效和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120例产妇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护理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并且分为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护理三个阶段,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护理方式,从而达到观察两种护理方式差异的目的。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之后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为优秀的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中等评价,两组相比较对照组满意度明显较高,在母乳喂养、心理情况、婴儿护理知识等方面表现的较为成熟。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采取健康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情绪稳定、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适合进行普遍推广。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理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疗机构当中,单单治好疾病并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特别是产妇这群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大多的产妇对于产后的知识都不太了解,往往生产之后缺乏母婴的正常交流,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母婴同室就是产后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并在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做相关产后知识的介绍,包括卫生清洁知识、产后护养知识等,在下文中,将对护理人员开展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选取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护理的120例产妇,产妇年龄情况均处在20~40岁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首次生产的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顺产产妇38例,剖腹产产妇22例;对照组首产产妇为44例,经产妇16例,顺产产妇40例,剖腹产产妇20例,两者年龄、产次、生产方式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开始前对产妇生理以及心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严重患病记录和任何精神异常。对观察组进行产前、产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方式,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观察组60例产妇的护理分为护理阶段以及健康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在各护理阶段良好执行,确保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价值得到完全发挥。
1.2.1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治疗从护理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前教育、产后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治疗。
①产前教育。先向产妇介绍病房环境和主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入院须知加以说明,此举是为了尽快消除产妇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尽快习惯医院的生活,护理人员要保持与产妇的良好共同,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消除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告知孕妇不要随便进行室外活动,向产妇介绍围生期的相关知识,例如孕妇胎动的计数方式以及作用,协助产妇了解宫缩和胎心的变化情况,利用富含蛋白质或者矿物质的食品保证产妇各项营养均衡。
②产后护理。产后的母婴同室是指母婴全天候24 h的处于同一室内,每天分离式的护理也仅仅不超过1 h。母婴同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标准较高,需要针对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护理工作的能否达到预想效果,除了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对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中,尽量依靠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多途径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让产妇完全吸收,另一方面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其次,对于产妇产后的饮食问题进行指导。较多的产妇缺乏科学的产后调养知识和新生儿喂养知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引导,例如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优点进行说明,协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包括含接方式以及哺乳的时间段,在饮食方面可以让产妇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高能量食物,从而使产妇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从各个细节入手逐步建立产妇对于喂养的自信心。
然后,许多的初产妇对于婴儿的行为习惯不了解,在面对新生儿哭闹、换尿不湿等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因此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教会产妇如何因对新生儿的各种情况,并且进行早教知识的宣传,确保产妇的行为科学合理,加强产妇的母爱意识。
最后,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医院内,产妇出院之后的自我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达到出院标准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加强叮嘱,并且敦促产妇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确保出院后的产妇和新生儿依然保持身心健康。
③出院健康教育。在产妇顺利生产后,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出院后继续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在40 d后准时到医院接受复查,并且60 d内应该避免性生活,防止在哺乳期内受孕。一般产后3个月后放节育环,对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或其他预防接种和复种的时间,同时针对孕妇的休养环境、饮食开展相关指导,防止孕妇在产后虚弱期间内无法良好的休息,同时讲解育儿方面的有关知识。
1.2.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需采取多样性,包括书面教育、视频教育、示范教育以及咨询教育。书面形式是将生产后的母乳喂养、产褥保健、婴儿护理等知识整合为册,并发放给产妇,使产妇吸收书面的知识。视频教育是指针对短期内活动不便的产妇,挑选适当的影像资料,经由病房的电视让产妇对各种知识有更直面的感受。示范方式是指当产妇首产时其护理经验薄弱,护理人员采用手把手教导的示范演示,使孕妇在新生儿护理方式有更快的提升,并且使其操作行为保持规范。咨询形式指在病房周围或者护士站设立专项的咨询柜台,同时配备咨询电话看,将号码以及咨询台位置告知产妇,每个咨询岗位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解答产妇的有关问题。
①心理安抚。心理安抚使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后期母乳喂养、产褥保健、新生儿护理等一系列工作开展的基础。本次共有98例产妇属于初产妇,普遍存在分娩后护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手足无措,并且初生儿的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加剧了产妇的情绪波动。对此护理人员应该立即给予心理安抚,使其了解婴儿护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支撑,都会经历一个生疏、了解、熟练的过程,而护理人员会引导产妇了解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由此建立与产妇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产妇的提问有问必答,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时还要对产妇家人开展相关教育,使产妇在气氛较好的家庭环境中休养。
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产后新生儿护理的核心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母乳喂养中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乳糖、脂肪、无机盐以及铜等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有效避免腹泻。而对于产妇本身来说,通过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能够引起身体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子宫收缩复原,能够有效抑制产后出血。综合以上两点优势,护理人员必须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使其明白喂养的重要性。在喂养的过程中,将婴儿的身体移向产妇,使用婴儿与目前的身体紧贴在一起,同时上颌贴住,嘴唇凸起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掌握的婴儿习惯控制产妇的喂养时间,例如当产妇奶涨、婴儿哭闹时应该及时喂奶,同时应该尽量避免用奶瓶或者奶头喂养导致的错觉。
③产褥保健。第一,保证产妇的清洁干净,具体方式为:通过5%活力碘棉球外阴擦洗,保证2次/d,另外需勤换内裤以防止滋生细菌;第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平均合理,或者指定饮食表,更好的满足母婴的营养需求;第三,产后可以开展适当的身体锻炼,在产后2 d后可以在病房内走动,然后再做产后健身操。顺产的孕妇在产后7 d后同样可以采取适量的运动,用产后健身操来调整身体,避免静脉栓塞以及感染情况出现。
④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抚摸是有效促进其成长的手段,并且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新生儿的综合免疫力。对此医护人员要将产妇沐浴室的温度控制在28°C左右,同时水温不超过40°C,主要以产妇自身的适应情况来决定。护理人员还应该向产妇示范正确的操作,包括抚摸的步骤、方法、顺序等等,在抚摸的过程中保持产妇以及婴儿的交流,使其了解到护士给予的帮助新利体育。
对120例产妇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后全部回收,回收比率100%,就两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优为产妇在生产后自身情绪稳定并且对新生儿的护理较为熟练;良为产妇生产后未出现不良情绪,但是在新生儿护理方面熟练度不够;差为产妇出现多次情绪失控并且难以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比,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评价为优秀的占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差等评价,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明显较高,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产妇对于这种健康教育护理方式的认可。(见表1)。
母婴同室属于近年才兴起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非母婴同室产妇。此种模式能够让婴儿熟睡在母亲身边,了解母亲的气味,使婴儿具有安全感,另外能够锻炼婴儿的视力、听力能力,对婴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生物医学的限制下,从前较多护理人员仅仅专注于“保护生命,减少病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护理模式已经表现出滞后性,只有在其中融入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婴儿以及产妇的健康。
护理人员有必要在产妇生产前有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需要就产妇各种临产症状进行讲解,已达到缓解产妇紧张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还需依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教导产妇灵活运用分娩过程的技巧,尤其是剖腹产的产妇,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的阐述剖腹产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抱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产前消除产妇的精神焦虑,在产后加强产妇的护理教育,出院后增强对产妇的叮嘱,这些健康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可以保证产妇的顺利生产,也能使新生儿在未来健康成长。
目前母婴同室已经在医院中普遍推广,这种人性化、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母乳的喂养率,使产妇加深了对于新生儿的了解程度,让产妇和新生儿一同相处,能使产妇更快的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在产前由于对生产知识存在空白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心理层面的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生产的顺利。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该贯穿产前、产后以及出院之后,并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育,根据产妇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式的专业护理,避免产妇以及新生儿感染,手把手的进行护理知道,从而增强产妇的产后护理质量,并且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的产后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其在医疗部门的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使得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降低。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以增加研究的说服力。建议接受社会工作者参与到临床及社区工作之中,从心理、医学、社会几方面来提高母婴同室的社会支持度及全社会的整体社会支持度,以更好地实现健康教育的价值,提高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质量。
[1]田双蓉,马丽.我院坚持母婴同室开展母乳喂养的几点体会[C]//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9.
[2]孟藏者,康立宇,谭静,等.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1996.
[3]王桂萍,刘杰,王敬云.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3(4):223-225.
[4]廖训菊.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721.
[5]方惠.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63-64.
[6]何晓亚,支小银.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15):129-130.
1992年我国政府将提高4~6个月以内小儿的母乳喂养率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以来,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了宣传和指导力度,把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特别是1994年10月27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使以提高出生质量为目的的母乳喂养通过逐年的不断宣传和创建与巩固爱婴医院工作,被家庭和社会所支持,逐渐成为婴儿喂养方式的主流趋势。
尽管母乳喂养有着其他食品难以取代的优点,但是我们的宣传往往是一过性的、短期的、不追求长期效应的,造成一些科学知识和信息短路,使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再加上科学家和营养专家不遗余力地改良乳制品,使其营养价值尽量接近母乳,一些新妈妈就会受误导而因各种原因过早地放弃了哺乳,以为吃乳制品孩子也能很好地长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乳喂养率,影响了母婴健康水平的提高。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①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②母亲患皲裂、乳腺炎,因害怕疼痛或因用药而不愿喂奶;母亲剖宫产术后因手术刺激和腹部切口疼痛而产生生理紊乱,且术后由于输液管、导尿管的限制,使产妇活动不便,哺乳姿势受限,哺乳困难。③母亲自觉奶量不足。造成母乳不足的原因是由于乳腺组织发育不良,产妇健康、休息、营养、情绪不佳,开奶迟、吸吮次数少,乳腺管堵塞等因素。④一些婴幼儿食品公司的“反宣传”。他们过分强调他们的人造乳制品在功能上的优势,他们采用办智力开发讲座向妈妈们进行软性推荐;他们利用媒体做广告等方式使妈妈们认为他们的产品是最佳的。以上4个因素是有关联的,使妈妈们动摇了母乳喂养的信心。⑤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妈妈在自己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不得不去工作,甚至有时候还要去外地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强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①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每年都要强化培训一次,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创建爱婴医院不是临时突击性任务,不是获得一个称号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作为长抓不懈的工作坚持下去。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使爱婴医院不流于形式。②通过孕妇学校、定期产前检查、产后儿童保健,在孕期、产时、产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母乳喂养与科学育儿宣传教育,使孕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4~6个月最好的食物和饮料,建立充分的营养心理、精神准备,增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护理知识,使用伸展练习法和注射器抽吸等方法纠正扁平,预防皲裂、乳腺炎,如已发生要立即治疗,对皲裂者着重纠正含接姿势,同时利用自身乳汁治疗创口,创造良好的条件;掌握喂哺母乳的技巧,协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学会挤奶,即使是母婴不得不暂时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泌乳,保证母乳喂养;实行母婴同室,早开奶、早吸吮、早接触,促进早泌乳。要提高自然分娩率,尽量减少手术性干预,有剖宫产指征一定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要设法缓解疼痛,改善产妇哺乳条件。
针对母乳不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母乳稍微不足时,不要马上添加代乳品,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增加乳汁,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吸吮的次数,这样可以使母体内的催乳素分泌,使泌乳细胞分泌乳汁,并使泌乳细胞周围的肌细胞收缩,使腺泡内的乳汁压向乳窦,产生射乳反射,坚持1~2周后,奶量就会明显增多;注意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愉快的情绪,有利于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进乳汁分泌;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吸收,多喝汤;按需哺乳,两个要交替喂养,婴儿吃饱后将多余的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或用手挤出,使不断分泌新鲜乳汁;如出现乳腺管阻塞,除增加吸吮次数外,增加手法按摩,用一只手指尖从胸壁向方向捋动,也可将两手平放于两侧揉动,轻拍或热敷,使乳腺管畅通。
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及WHO、UNICEF制定的《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同时,通过各种媒介和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宣传范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形成全社会都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良好氛围。对于上班的妈妈,要在走之前,把奶挤出留下,下班后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吸吮,以保证孩子的母乳喂养和母亲泌乳。
【摘要】目的:帮助产妇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 从而达到母婴平安。方法: 通过产前对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结论:有效地提高分娩率和减少分娩期、 产褥期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认识日益深化,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转变,自然因素对人体的疾病可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社会因素也可通过自然因素和心理因素来影响人的健康,分娩过程也是如此。助产是维护生命顺利诞生,减轻母婴痛苦、帮助孕妇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达到母婴平安,降低新生儿死亡及产科并发症。
焦虑是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孕妇对分娩有恐惧感,害怕分娩的疼痛及怕分娩时会有生命危险。甚至担心胎儿健康及性别的渴求,对会阴侧剪和剖宫产术的畏惧,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态度的疑虑等。
孕妇入院后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情绪后,进行入院后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临产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讲解临产前缓解疼痛的方法,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等。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对胎膜早破时的孕妇讲解卧床、保持外阴清洁、观察羊水S性状的知识及重要性。对所有产妇进行评价、教育、再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教育,从而得到帮助支持,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产房的助产服务是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即一个护士负责对一个产妇临产至分娩全过程的健康教育,产程观察,一切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产后观察2小时并护送母婴回爱婴区等工作。我们利用一对一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产妇进入第一产程送入产房时,心理上处于既兴奋又焦虑状态;一方面为宝宝的即将降临而兴奋;另一方面对分娩过程是否顺利、宝宝是否顺利出生、自己是否能忍受不断增强的宫缩痛而担忧。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介绍环及解释临产各种征象和发展的正常生理过程,教识产妇应对疼痛与不适及无痛的分娩技巧,包括分散注意力、放松技巧、腹部按摩、呼吸技巧。在与产妇交流中,我们要以语言及非语言的行为方式让产妇了解你扮演的是支持的、照顾的角色,使产妇产生安全信任感,并且我们要守候在产妇身边给予照顾与支持,她们树立自然分娩信心。
婴儿出生后,主管护士对产妇进行身心评估,简单地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让产妇充分休息。到爱婴区后我们主要实行分组护理,每个组员负责对所管辖的产妇进行面对面直接指导,教会她们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同时要让产妇知道疼痛、胀痛、乳汁不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婴儿护理操作如新生儿沐浴,脐部、臀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务必向每个产妇都演示过,然后让产妇示范一次,对不熟练者再重复示教,直至掌握为止。另外,产妇出院时向她们提供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及时解决她们出院后遇到母乳喂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