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会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看到,写着家政中介公司的标签,而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可以说,这就算是一个小型家政服务的办公场所了。
全国家政服务业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而从家政服务企业规模看,大部分企业年营业额在50万左右。
在众多的月嫂服务中,竟有培训机构推出了“快餐模式”。人员经过极短时间的学习就能加入到一些家政公司。
有的月嫂仅在一些培训机构,花费600元就可以光速培训,15天就能上岗,不仅100%能拿到证书,而且月嫂的级别都可以自己去定。
600元光速培训,15天就能上岗,不仅100%拿到证书,而且级别可以自己去定!
● 北京某月嫂培训机构甚至说:15天就学出来了,直接上咱们公司来就行,3000元是全能班,680元基础班。
而另一家培训机构则表示,自己颁发的证书全国通用。但当记者追问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工作人员却是含糊其辞。
● “培训是1080元,培训完了会给您颁发一个全国通用的证书,是人力资源部门下属部门颁发的,就是最权威的一个机构母婴知识,不是咱公司给您颁发的。”
各种所谓金牌和首席的称号,除了价格高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过硬的相关技术。
假如这些所谓的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催乳师、高级育婴师,仅仅是通过15天的学习就顺利拿到了证书,你还会觉得她们提供的服务会有多“高级”呢?
正如某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所说的,“用1000多就能换来1万多的白领的工资,工作时间短、活还不累,花学费这点钱根本不算事。”
培训机构不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经验的缺失,如果一个家庭聘用了这样的服务,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 杭州李女士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花了2万块请了一个假月嫂,来到家里就像“养老”一样。
由于是白班月嫂,除了正常工资外,还会额外给500元车费。等答应下来后,这名阿姨才勉强同意,但之后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几天下来,这名阿姨给人的感觉就是,所有的工作全听户主的,自己没有任何主见。孩子是不是饿了、困了都要提醒。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妇有哪些要忌口的都不知道。
直到后来,李女士一家才知道,她五年的经验竟来自餐馆服务生,最近才刚开始转行做月嫂。
新来的月嫂李阿姨,一进门便把它的相关资质拿了出来,以显示自己的专业程度。但在接下来的几天,却让赵女士发现,这个月嫂实在太不专业。
孩子出生头三天,月嫂就没教过她怎么正确哺乳。不光如此,这名月嫂还曾背着自己偷偷让孩子吸奶嘴,导致孩子一度不接受母乳。而当着自己的面时,月嫂为了让孩子吸母乳,竟然硬扒孩子嘴新利体育。
● 新生儿脐带应该要浸水,比不浸水掉得快,黄疸值18以上医生建议住院的宝宝,妈妈自己在家里处理、不去医院照蓝光也没事。
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妈妈来说,月嫂说的话,很可能就意味着权威,如果专业技能不娴熟,会很容易误导一个家庭。
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根本就没有“母婴护理师”和“月嫂”的职业称谓,有的仅是“育婴员”这一个职业。
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相应资质的人都加入了这一行列,而很多月嫂机构为了获得利润,甚至也存在月嫂掺假的现象。
部分从业人员投机取巧,在高利益的诱惑面前,放弃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与道德。
而有的家政公司却为了筹人手,纵容假证,对造假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而根据2019年1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发现:
● 目前,在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中,并没有“母婴护理师”和“月嫂”的职业称谓,仅有“育婴员”这一职业。
国家标准委2016年2月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包括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以及金牌级,并未设定“高级”、“首席级”等之类的标签和职称。
这样来看,目前月嫂手中的其他相关证书“全国通用”,根本就代表不了任何东西。
家庭生活服务内容也已经由传统简单的家政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显然也形成了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服务生态圈。
而随着80后90后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工作、出差、外出、宅等一系列问题的由来,也让家政服务成为品质生活的一种依赖,其消费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多元。
从某种意义来说,家政从业人员是否诚信、社会关系是否清晰、心身是否健康、职业技能是否专业等因素,就成为雇主最为关心的问题。
● 母婴这个行业分了16个大类,它就应该有不同类别的职业培训规范,服务规范,还有执业证书的规范,这样,家政行业、母婴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去发展。
由此可见,想要要消除行业乱象还需要参与者,刚柔相济,共同来努力。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标准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 由于产后护理属于技术密集性的工种,因此,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规范也应更加规范和统一。
但值得高兴的是,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